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解放日报数字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解放日报数字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47年3月,什么代替了解放日报?
为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宣传效力,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媒曾实践过通讯社、报刊合一乃至通讯社、报刊、广播电台合一的制度。抗战时期,随着延安的三大中央级喉舌——新华社、《解放日报》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架构完成,上述业务模式就逐渐趋于成熟:新华社抄收的国内外电讯和分社来稿,供《新中华报》/《解放日报》采用;《解放日报》刊载的重要文章,由新华社对外广播;新华社广播科将重要的国内外新闻进行摘编,并且汇总《解放日报》的重要消息,编成适于口播的稿件后,交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发。
这种“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和不同媒体之间共享内容、分发新闻的模式,无形中开启了共产党人媒体融合实践的先例。
1979年上海有哪些报纸?
有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直接领导的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报纸,以“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为编辑方针,着眼于“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内容上,力求可亲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读性。
1946年5月1日,《新民报》上海社成立,发行晚刊,经理邓季惺,总主笔赵超构,总编辑程大千。上海版出版后,《新民报》在全国已拥有五个社,八张日、晚刊,号称“五社八版”。上海版创刊后,销路很不理想。上海是全国报业集中地区,竞争激烈。尽管《新民报》频频改版,发行量始终在六、七千左右,一年亏损达4亿元之巨。上海版的政治态度比南京版更加偏左。1946年 6月23日.南京发生下关事件。***特务殴打上海民众代表团赴南京呼吁和平的人士。《新民报》南京版采访主任浦熙修在采访时被打伤,周恩来、郭沫若同志去医院慰问。
1946年11月17日,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前夕,南京版总编辑曹仲英和采访主任浦熙修去梅园访问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勉励《新民报》好好办下去,人不能散掉;要反映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这样,报纸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1998年7月25日,中共上海市委宣布成立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同天出版的第13306号《新民晚报》,报头上出版者由以往的“新民晚报社”改为“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民晚报独立经营的历史就此结束了。
1979年上海报纸种类繁多,有《解放日报》、《上海科技报》、《参考消息》、《新民晚报》、《上海探家记》、《解放日报》、《文汇报》、《农学报》、《申报》等报纸。
这些报纸是人们茶余饭后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1979年上海有以下几种报纸:
《新民晚报》:该报是中国大陆创刊时间最早并至今连续出版的一家报纸1,其前身是1929年创刊的《新民报》。该报是上海地区的综合性报纸,以社会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文化新闻为主,同时出版夜光杯副刊和其他一些特色专刊1。
《文汇报》:该报是1948年在上海创办的一份综合性日报,以教育、科技、文艺、理论、卫生、体育等六界为重点2。1979年1月1日,该报首次改版,增加了文化、科技、教育等版面,并刊登了第一条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3。
《解放日报》:该报是1941年在延安创办的一份党报,是中共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和上海市委机关报。该报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任务,报道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新闻。
《经济日报》:该报是1952年在北京创办的一份经济类日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机关报。该报以报道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策措施为主要内容,反映各地区各部门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解放日报数字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解放日报数字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