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华友钴业的引领下,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浙江以积极姿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采取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在国际投资、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试,提供华友钴业了浙江经验。
不久前,诺力智能装备马来西亚第二工厂建成投产,6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内,2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企业自主研发的最新产品——电动高空作业平台。公司董事陈黎升说,这不仅给马来西亚当地带来了近200个就业岗位和相应税收,也将给在浙江长兴的母公司诺力集团每年增加1个亿左右的产值。
2013年,诺力集团跟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脚步,在马来西亚设立了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2019年又在越南投资建厂;今年进一步拓宽海外产能,拓展产品线。随着企业“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扩越大,2022年,诺力集团实现全年海外营收40亿元,连续3年海外营收增速超过20%。
沿着“一带一路”的版图,机制活、理念新、合作意识强的浙江企业正大放异彩。拥有智能美黑和大喇叭外放的传音手机畅销非洲,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五,它的前身就是大家很熟悉的产自宁波的波导手机;义乌pay与全球400多家银行合作,打通16个币种,为近2万商户跨境结算;淘宝海外版速卖通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上万场直播秀……趁着杭州亚运会的东风,支付宝和一带一路上10个国家的境外钱包实现一码支付。
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陈亮说:“蚂蚁集团网联清算公司与海外钱包、境外金融机构主要国际卡组织合作,推出移动支付国际化服务计划,境外用户可以使用本国家、本地区的电子钱包,直接扫商家的支付宝二维码,或者出示自己的付款码,就可以直接进行消费支付。韩国的Kakao Pay,马来西亚的Touch’n Go eWallet等从今年3月份以来,在内地的交易笔数增长了47倍。”
浙江企业走出去,得到的不仅是市场。在“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理念的指引下,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浙江正形成省内海外联动发展的全球新布局。就在上周,吉利控股集团瞄准东盟市场,宣布在马来西亚建设汽车高科技谷;今年7月,国内锂电龙头浙江华友钴业在津巴布韦的锂矿工厂正式投产,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加上之前在刚果(金)、印尼等地的投入,完成了其总部在桐乡、资源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发展格局;近几年,正泰集团在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设立区域工厂,开发、投资建设了600多座地面光伏电站和50万个户用光伏电站,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使得地瓜长得更加粗壮硕大。
今年,浙江省委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其中,浙江的18个国家级和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帮助300家企业出海设厂,并在海外建立了6个经贸合作区的华立集团正在加快北非工业园区的建设。华立集团海外副总裁张桂芳说,泰国罗勇工业园的200家中国企业中,三分之一是浙江制造企业,北非工业园在疫情之后也不断有浙江企业有意向入驻。她介绍,园区内很多制造业企业,每生产一美元的产品,就有0.6美元是从国内的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带动走出去的,很好地践行了“地瓜理论”,通过地瓜的藤蔓走出去,在国外去获取更大的订单,通过海外的发展来反哺我们国内的块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起形成双向联动。
敢为天下先的浙商们,在“新丝路”上种出了“新地瓜”。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华芹表示,从浙江的实践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带动了我国制造业的结构转型。“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完成从代工贴牌走向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产业链,一带一路可以说是我们的必修课。中国的制造业也正在完成劳动密集型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一带一路也是我们的必经之地。”
过去十年,作为外贸大省的浙江在“一带一路”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高水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与共建国家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贸易值不断迈上新台阶。据杭州海关统计,浙江对共建国家进出口贸易总值从2013年的9100多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36万亿元,年均增长11.1%。十年间,浙江累计与共建国家实现进出口13.66万亿元,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6.6%;浙江对共建国家出口值占全国对共建国家出口总值的15.4%,位列全国第二。
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陈健说,“一带一路”上“浙商风景”特别靓丽。“浙江最早是贸易走出去,之后产能走出去,资本走出去,这几年来还有一些新的特征,数字服务业走出去这一块在加强。下一个十年,我们浙江,特别是以数字经济作为重要特征的产业模式,会越来越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睐。地瓜经济本身就需要有更多的养分,未来的合作空间也会越大,市场也会越来越开阔。”
终审:王 川
责编:郑心仪
编辑:饶思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