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耳念珠菌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的州我写这期专栏稿的时候,正值本地水果上市的秋天,桌子上每天都有本地水果享用,诸如金川的雪梨、小金的苹果,还有茂县的李子。饮水思源,我很想知道这些外来物种是什么时候、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在本地生根开花的。于是我在岷江报里寻找。
“1952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特别派耳念珠菌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的州了园艺师到我自治区来调查。经调查研究,我区气候土壤很适合种植苹果。”《岷江报》1953年8月13日二版题为《茂县的苹果》新闻这样写道,“今年春季,茂县农场就向省农业厅买回苹果树苗3000多株,现在农场定植嫁植的2000多株树苗已有90%以上栽活耳念珠菌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的州了。”
这是苹果树种在茂县落地的新闻首次见诸报端。可以想见,作为试探性的栽植,在当时的人们,这新闻带来的,更多的是新奇,而不太会想到它不仅落地生根,而且有朝一日会一鸣惊人,誉满天下。
在自治区成立初期,四川省就迫不急待地在茂县试种苹果,这并非心血来潮。据《阿坝州志》记载,早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的时候,茂县就有人引进苹果树苗栽培成功。可见,在决策者和专家们看来,只要时机成熟,在茂县及至阿坝地区的河谷地带推广苹果栽培是很有把握的事。
除了介绍苹果种植技术,这篇新闻报道对硕果满枝的果树形状描写也不吝溢美之词,“在茂县城内,几家(人的)苹果树已开始结果。一样的品种,不论形状、色泽、香味,都比成都平原的好。”我读到这样的字眼,很快想起儿时吃到的苹果兴许就是它呢,几乎闻到了那种甘甜的果香。
那时候,我姐姐作为村上的青年积极分子时常有机会到公社、县里及至州里开会,也会到炎热的茂汶出席农业现场会,回家时总给我们带来闻所未闻的礼物,其中就有美丽的茂汶苹果。吃苹果是不会舍得削皮的,一只苹果切成五六牙,几个孩子一人一牙,那脆嫩香甜的味道和“茂汶苹果”这名字镌刻在脑海里,成为永远的记忆。
当然,出生于60年代的我吃到茂汶苹果的时候,它早已遍地开花。资料记载,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茂县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苹果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到1975年,茂县已经建立有21个乡园艺场,苹果树达50万株,年产量达700万斤左右。
独特的气候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口感,可口的茂汶苹果倍受人们喜爱,它甚至在60年代就被远销到香港。1974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外贸部、供销合作总社在京召开全国鉴定会,茂汶“红冠”“金冠”品种被评为全国之冠。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茂汶苹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就在同一时代,另有一种水果也成为自治区率先成名的本地特产,开始得到快速发展。
它就是金川雪梨。
“1953年春季,梨农又增植3200株梨树,并在政府领导下及时进行了熏烟防酸等工作,因此今年的梨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好。”8月19日二版《著名的金川雪梨》在报道金川雪梨丰收的同时反映说,“但由于缺乏专门的技术指导,农民还是靠老经验管理梨树,梨子长得太多太大了就没有办法处理。七月间,很多梨树的树枝快要被梨子压断了,农民们为了保存梨树就不得不爬到树上,把还没有成熟的梨子摇下来,很多大梨子摇掉了,留着树上的,也有一部分被碰伤了。”
为什么金川的梨有这么好的收成?
因为它栽种历史悠久。
据说早在近两百来年前,就有从天津带来的优良品种在这里栽种,经过当地人民的勤劳栽培,接至上世纪五十年代,金川河谷梨树成荫,梨花飞舞,农民的房前屋后都遍布梨树,品种有鸡腿梨、蜂蜜梨、水冬瓜、糖梨、麻梨等二十多个,每年产量在六百多万斤以上。
岷江报的报道,笔端流露出对这个自治区特有的产品的自豪感,因此,这篇报道不惜笔墨十分详尽地讲述金川雪梨盛产的情况,让我们如临其景。
“今年,沙耳乡的农民韩德坤的二十多棵梨树就摇了一万来斤下来喂猪。杜锡珍的二十多棵梨树摇迟了就被梨子压断了四十多根树枝,这必然会影响梨树的寿命和梨子的产量。”文章没有止步于丰收的喜悦,而是为丰收后的烦恼找寻解药,“因为交通还很困难,运费过高,也严重影响雪梨的销路。因此加强植树技术指导和为雪梨打开销路,是急需上级人民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目前,除可有贸易公司有计划的定销以外,还应组织农民加工,制梨膏、梨酒的办法很简单,制成以后,运输起来也很方便,而且因为品质优美,一定也会受到各地人民的欢迎。希望有关领导机关关注研究和解决。”
终究,记者的愿望得以实现。现如今,金川成为著名的“中国雪梨之乡”,金川雪梨享誉全国,1985年,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奖,2001年,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严格审查,确定为绿色食品。
值班副主任:何晓华
编委:梁敏
执行主编:赵凌 陈玉昌
编辑:陈能
作者:华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