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韩哲熙宁波杉杉股份;编辑 | 张麟
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构成。其中宁波杉杉股份,负极由活性物质、粘结剂和添加剂制成糊状胶合剂后宁波杉杉股份,涂抹在铜箔两侧宁波杉杉股份,经过干燥、滚压制成,其成本约占整体锂电池成本5%-15%。
负极材料是影响锂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与倍率性能的重要因素。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也是锂离子嵌入与脱出负极材料的过程。一般而言,理想的负极材料需要具备对锂电位低、高比容量、高导电率、原材料易获得、与电解质有一定的兼容性等特点。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可以分为碳基和非碳基两类,其中碳基材料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软碳、硬碳,非碳基材料包括硅基材料(硅氧、硅碳、硅基合金)、钛酸锂、锡基材料等。
相较于正极材料领域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分庭抗礼的局面,负极材料的技术路线相对单一。人造石墨凭借性能稳定、循环性能好、安全性能高、技术发展成熟等优势,常年占据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的绝对主流地位,市场份额超80%。
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石墨负极材料现在几乎已经被开发至理论能量密度的极限(372mAh/g),加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对高续航里程、高能量密度的需求,成本低、能量密度极限高达4200mAh/g的硅基负极材料被市场认为是下一代负极材料的主流方向。
去年以来,特斯拉已陆续开始生产使用硅基负极材料的4680电池,蔚来也在今年7月表示计划第四季度交付的150kwh固态电池将采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不过,由于硅基负极材料具有体积膨胀率高和导电性差的“硬伤”,目前硅基负极材料的产业化还在初期阶段。
就负极材料整体市场情况来看,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受益于下游锂电池市场快速增长,2021年中国锂电负极市场出货量72万吨,同比增长97%,到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预计可达280万吨。
此外,负极材料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且保持稳定。2021年,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CR3超过50%,贝特瑞、璞泰来和杉杉股份行业top3的排名基本不变,且市占份额相对接近。
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企业竞争格局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接下来,本文将按照硅基负极材料厂商和硅基负极材料厂商的分类,对负极材料主要供应商进行详细梳理,并进一步分析国内负极材料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碳基负极材料厂商
2020-2022H1负极市场占比(分产品)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
我国负极材料市场整体呈现人造石墨为主,天然石墨为辅的结构。按照出货量统计,2021年人造石墨出货量60.5万吨,市场份额占比84%,天然石墨出货10.1万吨、占比14%。应用方面,天然石墨负极一般用于3C消费锂电池领域,性能更优的人造石墨主要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领域。就市场集中度而言,天然石墨远高于人造石墨,天然石墨龙头贝特瑞高达63%的市占比,几乎垄断了这一细分市场。
另一方面,由于人造石墨成本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自建石墨化产能开始成为负极材料厂商们的共同选择。在人造石墨的成本构成中,石墨化加工占比近半,在过去,由于石墨化加工产线前期投资大,因此早年负极材料厂商大多选择把石墨化工序进行委外加工。
但从去年开始,受到能耗双控的影响,属于高能耗环节的石墨化,其电费成本陡然提升,为了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负极材料产生陆续通过投建“一体化”项目,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以通过提升公司石墨化自给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
贝特瑞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2021年上市。主营业务包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三大板块。负极材料产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基复合材料、软碳、硬碳和纳米钛酸锂等。服务于松下、三星SDI、LGES、SKI及村田等国际主流客户群体,以及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力神、亿纬锂能及鹏辉能源等国内主流客户群体。
截至2021年底,贝特瑞负极有效产能17万吨,合计规划产能85万吨。2021年贝特瑞天然石墨市占率63%,国内排名稳居第一,负极材料整体市场市占率达24%,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十年排名国内第一。2022年上半年,贝特瑞实现归母净利润为9.18亿元,同比增长25.67%。
2022年6月,贝特瑞公告称,拟投入募集资金10亿元用于四川贝特瑞年产5万吨高端石墨负极材料综合配套项目宁波杉杉股份;12亿元用于云南贝特瑞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第一期)。
璞泰来(江西紫宸)
上海璞泰来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2017年上市,主营业务涵盖负极材料及石墨化、膜材料及涂覆、自动化装备等方面。全资子公司江西紫宸于2012年成立,专事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公司负极材料定位中⾼端市场,包括人造石墨、复合石墨、硅碳复合材料等,目前公司前五大客户分别是LG、宁德时代、ATL、三星、中航锂电。
璞泰来现已形成年产15万吨负极材料,其中自配石墨化加工产能近10万吨。2021年江西紫宸人造石墨市占率20%,国内排名第一。2022年上半年,璞泰来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亿元,同比增长80.13%。
2022年7月,璞泰来公告称将投入募集资金38.9亿元用于成都邛崃年产1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建设项目。
杉杉股份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996年上市,1999年由服装企业转型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主营产品涵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其中,锂电池负极材料产品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复合石墨及硅基负极材料。产品主要销往中国、韩国、日本等区域,服务于ATL、LGC、CATL、BYD、国轩高科、SDI、孚能、力神等客户。
截至2021年底,杉杉股份负极年产能12万吨,石墨化产能4.2万吨,现已在内蒙古包头、四川眉山和云南安宁分别规划了10万吨、20万吨、30万吨一体化基地。2021年杉杉股份人造石墨市占率17%,国内排名第二。2022年上半年,杉杉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16.61亿元,同比增长118.65%。
2022年7月28日,杉杉股份在瑞交所以全球存托凭证挂牌上市,计划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广东凯金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现有产品以人造石墨为主,兼有少量复合石墨产品。服务于CATL、力神电池、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国内客户,日本LEJ,韩国Kokam等海外客户。
截至2021年底,广东凯金拥有负极年产能15万吨,石墨化产能8.7万吨。2021年广东凯金负极材料市占率13%,国内排名第四。2020年凯金能源实现净利润1.58亿元。
2022年6月,广东凯金拟通过IPO募资25亿用于湖州“年产6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研发中心项目”等。
中科星城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为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产品包括人造石墨、复合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以及硅基、硬碳、软碳等新型负极材料,应用于动力类、储能类和消费类锂电负极材料市场。服务于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能源、SKI、ATL等客户。
中科星城现有负极年产能9.5万吨,石墨化产能3.5万吨。2021年中科星城负极材料市占率11%,国内排名第五。2022年一季度,中科电气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91.25%。
2022年5月,中科电气公告称,拟25亿元在四川甘眉工业园区投建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尚太科技
石家庄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公司主营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服务,并开展碳素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包含宁德时代、ATL、国轩高科、万向一二三、雄韬股份、蜂巢能源等,并已向中航锂电、南都电源、欣旺达等开展送样检测。
截至2021年底,尚太科技拥有负极年产能3.1万吨,石墨化产能3.8万吨。2021年尚太科技负极材料市占率9%,国内排名第六。2021年上半年,尚太科技归母净利润实现1.75亿元。
尚太科技将于2022年8月25日冲刺上会,拟募资9.95亿元用于“年产7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翔丰华
深圳市翔丰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2020年上市,产品定位中高端,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碳类及钛类负极材料、石墨烯及碳纤维等新型能源材料。客户包括LG新能源、比亚迪、国轩高科、多氟多等,并在接触SKI、松下等日韩锂电厂商,希望打开日韩市场。
截至2021年底,翔丰华已拥有负极年产能3.5万吨,石墨化产能1.5万吨。2021年翔丰华负极材料市占率6%,国内排名第七。2022年上半年,翔丰华实现归母净利润9287.66万元,同比增长117.52%。
2022年8月,翔丰华公告称拟投30亿元建设“6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硅基负极材料厂商
硅基负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脱锂电位低、安全性能好、硅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等优势,高镍正极+硅基负极材料的搭配可以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但其产业化难点主要在低导电率和体积膨胀率高两方面。
目前,主流的硅基负极材料主要有硅氧和硅碳两种。硅氧负极一般采用石墨掺杂氧化硅,掺杂含量约5%,氧化亚硅负极理论比容量2600mAh/g且循环稳定性较好,国内杉杉股份和贝特瑞均有布局。
硅碳负极混合纳米硅和石墨,通过降低硅基材料的颗粒尺寸至纳米级别,来改善硅基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据中金预计,2025年全球硅碳负极需求量有望达到20万吨,较2020年约万吨的需求将有明显提升。
国内目前的硅基负极材料企业包括以贝特瑞和杉杉股份为代表的传统碳基负极材料厂商、以天目先导为代表的硅基负极材料初创企业和以和为代表的跨界布局类企业。
贝特瑞
贝特瑞从2006年开始硅负极的研发,在2014年研发的硅碳负极材料就通过三星公司认证。贝特瑞现已实现第三代SiO和第四代Si/C量产。公司拥有硅基负极年产能3千吨,主要为松下供货,已应用于特斯拉Model 3车型。新扩建产能2千吨/年,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另有1.5万吨产能明年投产。
2022年2月,贝特瑞发布公告称,拟在深圳市光明区内投资建设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预计2023年底投产。
杉杉股份
杉杉股份 2009 年开始硅基负极的研发,有硅氧和硅碳两条路线,在硅基负极材料方面杉杉拥有专利超过 40 项。目前,第二代硅氧产品已批量出货,正进行第三代硅氧产品和硅碳产品的研发。其硅基负极产品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在消费和电动工具领域实现百吨级销售;动力电池领域其硅基产品实现装车。
2022年6月,杉杉股份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下属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宁波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
璞泰来
璞泰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量产硅基负极材料,其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定位3代负极硅技术,纳米硅掺杂石墨或者硬碳的技术。公司在江西和江苏溧阳均建设有硅基负极中试线,目前准备筹建中试产线,预计在2023年完成中试。
天目先导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019完成A轮融资,专注于锂电池新型高端纳米硅碳负极材料领域,核心技术起源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1996年起在纳米硅碳负极材料方面的持续研发积累和工程化放大经验,产品包括氧化亚硅、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离子导体系列产品等。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天目先导目前年产能达8000吨,能够满足能量密度高于300Wh/kg及700Wh/L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需求。2022年4月,天目先导年产5万吨纳米硅基负极项目开工。
石大胜华
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2015年上市,主营电解液材料,产品包括碳酸酯类溶剂、锂盐、添加剂及硅基负极材料等。其硅基产品为高首效型硅氧碳负极材料,同时有应用于固态电池的“气相硅碳”在研。石大胜华现有1千吨硅基负极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下半年批量出货。2022年一季度,石大胜华实现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94%。
2022年5月,石大胜华公告称,拟投资11亿元在四川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3万吨/年硅基负极项目。
硅宝科技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2009年上市,为国内有机硅密封胶龙头企业。2016年开始,与中科院成都有机所、电子科技大学等共同开发锂电用硅碳负极材料。2019年建成50吨/年硅碳负极中试生产线,产品已通过数家电池厂商测评并实现小批量供货。2021年新建1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
目前,人造石墨仍然是当前负极材料市场的绝对主流,但受能耗双控的影响,具有高能耗特点的石墨化加工成为负极材料厂商们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自建石墨化产能是一大行业重要趋势,中小企业受限较大,未来行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此外,硅基负极材料市场自2021年以来市场消息不断,特斯拉4680圆柱电池量产在即,有望带动硅基负极材料需求迎来大幅增长。
2022年11月29日,未来能源创投新风向大会将会正式举办,欢迎大家提前进群了解更多大会相关信息。
更多活动信息及行业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数字时氪”(微信 ID :digital36kr),期待您的到来。
扫码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