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业起飞始于1998年,
当年韩国政府通过电影配额、财政支持、分级制度这“三驾马车”,
配合在两年之前已经取消夺命直播的审核制,
让韩国电影自此走上“高速公路”。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韩国电影已在亚洲占有重要位置,
一大特色就是广视角、多领域、大尺度地“黑”政府,
并由此被贴上一个“黑客”的标签。
| 2016韩国电影《隧道》剧照 |
今天我就先开一炮,
跟大家聊一聊2013年韩国上映的这部“黑”片——《恐怖直播》。
《恐怖直播》的剧情表现方式摒弃夺命直播了以往由小见大、缓慢推动剧情的手法,
而是通过“新闻直播”这一现代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舆论工具,
直观地展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政治的冲突。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
节奏明快、情节巧妙,
紧张到让你憋尿看完。
剧情本身谈不上创新,
类似以良知、正义为出发点的恐怖袭击剧本也不乏经典,
比如1996年迈克尔·贝的《勇闯夺命岛》。
但是,《恐怖直播》独特的地方在于,
整部电影看下来,
没有任何一个角色可以定义为好人。
从主角尹英华,
到电视台的中高层,
为了收视率不择手段,
甚至不断***“***”引爆炸弹、炸死人质。
处理恐怖袭击的政府部门,
一系列丑态仿佛“官场现形记”:
警察厅长面对“***”,
不仅不为人质安全考虑,
反而居高临下斥责对方,
自己深陷贪腐丑闻却一味回避;
最后炸弹引爆,大桥轰然倒塌,
整个事件需要有人“顶缸”的时候,
受贿的政府秘书长毫不犹豫地让“不听话”的尹英华当替罪羊;
躲在幕后的韩国总统虽然一直未露面,
但对于政府人员不作为导致“***”父亲死亡的事实视而不见,
对于要求一句道歉就能释放人质的交换条件置若罔闻,
其推诿责任、将人命视作草芥的丑陋嘴脸昭然若揭。
整个人物关系链条层层相扣,
如同一根勒紧的绳子勒在观众心头,
每个人其实都是造成并扩大这一恐怖事件的始作俑者,
所有的人都有“罪”。
本片的一个情节设置也颇值得玩味。
电视台台长告诉尹英华,往上爬要不择手段,
并且承诺收视率上去之后,
自己当了部长就让尹回电视直播台当主持,
而尹降级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台长让自己行贿秘书长的事情败露。
在与“***”的连线中,
尹看到身处险境的前妻而拒绝了台长***“***”的手段,
反而被台长用他的“把柄”一再威胁,
最终导致前妻的死亡。
短短几个小时内,
尹英华被上级、政府官员、总统轮番出卖,
最后还是“***”的一句话点醒了自己:
“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得到一句道歉,我担心桥会马上塌下去,才催促总统出来道歉,我也让你们救人了,可是现在总统来了吗?”
美国社会学家、政治家丹尼尔?莫伊尼汉说过:
“如果一个国家的报纸都充满好消息,该国的监狱将充满善良的人。”
影片中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尹英华对秘书长说:
“你跟我的对话都有录音,你就不怕我说出去?”
秘书长回答:“现在谁会相信你?”
镜头一切,电视台正播出“尹英华可能会捏造一些事实”的话语。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舆论亦然。
随后,尹劝说已陷入绝境的“***”自首时,
对方却被警察射杀,
镜头又切换到电视上:
一面是前妻的尸体被抬上救护车,
一面是总统在歌颂自己领导的“伟光正”。
而此时,派来灭口的武装人员也慢慢逼近尹英华……
饰演主角尹英华的河正宇,
可以说演技相当到位。
一个想往上爬的新闻“老油条”,
起初面对“猛料”时的欣喜与机警,
受到其他人威胁时的紧张与私心,
看到大桥垮塌后前妻生死不明的悲愤,
再到结尾破釜沉舟的报复,
河正宇表演得入木三分,
对这部戏起到了核心辐射作用。
影片的最后,
尹英华按下起爆按钮,
让电台大楼和国会议堂“同归于尽”,
一方面是对这种肮脏政治的惩罚,
另一方面也是绝望后的解脱。
如同《桃花扇》一句话: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镜头切换大楼垮塌的瞬间,
也令人不由地想起影片的开头尹与观众探讨的税率改革问题:
富人得到了更多实惠,穷人付出的代价却更大!
可能这就是《恐怖直播》发生的根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