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发布的意见》《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发布,财政部、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快速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于各层级收入的参保职工或城乡居民等个人,如何用好国家养老改革中的政策红利开展个税节税,投资理财谈几点想法。
作者| 李钟唐姿颖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
一、 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背景及实施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是一个客观趋势,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发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同时,老年人口赡养比(离退休人员占在职缴费人数的比例)已高达 19.7%,根据联合国预测,我国到2050年将提升到 44%。在养老金收入结构、收入来源没有根本性改变前,养老金必将出现缺口。有学者指出,如果不进行改革,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结余部分将在 2025 年消耗殆尽并可能出现约1.64 万亿元的赤字。
目前,我国养老金主要靠两大支柱,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面向企业的企业年金和面向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我国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约7200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5%左右,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不足7%,覆盖面有限。为缓解国家养老金压力,个人养老金制度应时而生,成为扩充养老金、满足高质量养老需求的第三大养老金支柱。
个人养老金由个人承担缴费,劳动者自愿选择参加并确定缴费档次,账户实行完全积累。政府对账户资金不直接投资和管理,而是通过税收政策、机构挑选和监督监管方式作为管理手段。相比于由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主导的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养老保险金侧重个人主导,由个人自愿参加、自主决定缴费额度、自主选择资管机构,实现养老金的扩充功能,并且逐步发展为个人养老金融理财业务。所以,个人养老金制度不仅是对养老金体系的补充,也承担着助力资本市场发展的功能。
二、 个人养老金节税设计
(一)个人养老金税收政策
2022年11月3日,财政部 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34号公告(以下简称“34号公告”),规定以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模式实际上是延用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优惠方式。2018年,个 税递延养老保险产品面世后,整体的效果不理想,主要问题就是税收制度设计不合理,领取期税率较高,实际税负为7.5%,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目前税率低于领取时的税率,如果购买税延养老保险产品,不仅不能达到税收递延带来的节税效果,反而增加了税收负担。此次,34号公告吸取了之前的失败经验,在采用递延纳税的同时规定在领取环节不并入综合所得,而是单独按照3%计税,希望吸引更多劳动者缴纳个人养老金。
(二)个人养老金节税
2022年11月25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36个城市先行实施。根据税法规定,个人养老金采用“免—免—征”(简称EET税制),即在缴费环节、资金运用环节免税,领取时再征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试点城市的数名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受访者,均表示其开户的主要目的是节税。个人所得税属于超额累进税率,收入不同,节税效果不同。所以,针对不同收入,应有不同的节税设计:
1.当全年收入小于个税起征点
节税:负数;
建议:不建议购买个人养老金;
理由:领取时需要缴纳3%,造成多缴税。
2.年应税收入不超过3.6万元
节税:0元;
建议:不建议购买个人养老金;
理由:与目前缴税情况一致,且锁定到退休后才能领取,灵活度低。
3.全年应税收入超过3.6-30万元
节税:1200-2400元;
建议:不建议购买个人养老金;
理由:(1)锁定期太长,需退休后才可领取;(2)投资收益无预期;(3)对于该区间收入的人群,特别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群体,一年少12000元,具有一定的资金压力。
如果税后收入每年少12000元对家庭影响不大,且考虑到该家庭资产配置需变相做定期存款还是具备积极意义的,可以考虑购买。
4.全年应税收入超过30万元
节税:3000-5400元
建议:建议购买个人养老金。
理由:在这个区间段收入的群体,每年12000元对家庭应该没有影响,购买个人养老金不仅可以节税还可以强制性存款,一举两得。
综上可知,缴交个人养老金毫无疑问会降低缴费者的当期消费力,但国家通过税收优惠及投资收益,来弥补参加者的当期消费,增加其可能的未来预期收入,因而具有补偿性特征。但从上述测算可知,个人养老金EET税制更适合高收入群体,该部分收入仅征收3%的个税,优惠力度大。对于中低收入群体而言,原本就不需要交税,参与个人养老金后却要额外付3%的个税,投资收益还需要补缴个税,增加负担。由于EET税制的影响,个人养老金对中低收入群体几乎无吸引力。
当然,个人养老金制度没有要求连续缴费或规定最低的缴费年限,人们可以选择在任何年龄段、以任何一种缴费标准加入进来,甚至可以在收入高的时候缴费,在收入减少或中断时暂停缴费。那么,在进行个税规划时,我们可以依据自身收入和财务情况,自主选择何时何种额度参加缴纳个人养老金。
三、个人养老金投资理财
个人养老金储蓄可以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实行完全积累。金融产品的收益也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时一并按照3%税率征收。同为居民储蓄,个人养老金投资理财其最大的弊端是实行完全积累,使得资金变成了长期积累的封闭型资金,每年缴纳的个人养老金所产生的收益只有在若干年后才能体现出来,所以使得投资者对未来收益产出不确定性,并且个人养老金只有退休、出国定居或其《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发布他特殊情况才能支取,灵活性也受到极大限制。在股债市场波动、理财产品破净的市场背景下,保本的储蓄类产品逐渐被投资者青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近期公布的2023年1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当月居民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人们现在倾向于更多储蓄、更少消费,减少购房支出,资产配置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养老金投资回报率成为人们选择缴纳个人养老金的另一重大原因。对比个人自行投资理财与个人养老金储蓄,我们可以发现,个人自行投资理财是个人根据经验或者熟悉的客户经理推荐购买理财产品,且一般设有最低投资额要求,投资回报率在购买时会预先告知,让投资者对投资回报有预期判断。而个人养老金储蓄投资是由机构投资者来操盘,没有最低投资限制,个人养老金通过机构投资者运用合理的市场化投资运营实现资金保值增值,但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事后才统计收益率,大家对收益没有预期判断,让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收益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但有数据统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年来的年化平均收益率是8.3%,企业年金从2007年以来年化平均收益率是7.17%,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综合年化投资收益率6%。大胆猜测,个人养老金账户未来数十年的年化平均收益率可能不会低于6%,这是许多个人自行投资者难以达到的收益水平。
综上可知,个人养老金除了可以 推动养老金第三大支柱的发展,也将引导大量的居民储蓄流向资本市场,从而促进资本市场规模扩大。据统计,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达10亿,其中3亿人已经退休,还有7亿在职参保人,若其中3亿人有参与个人养老金的能力和意愿,以每年缴费上限12000元的水平测算,个人养老金有望在一年内积累万亿资金。对于银行而言,对比普通个人理财存款存在提前支取的可能,个人养老金储蓄的资金非常稳定,这长达10-20年的储蓄,银行对资金的使用权可变相转换成所有权,银行将不惜成本吸引更多投资者开户。
四、个人养老金未来展望
(一)适当提高享受税收优惠的缴费额度
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预计难以吸引中低收入群体主动参加个人养老金缴费,因为其收入较低,如果每月再扣除一定数额的个人养老金,那么《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发布他可支配收入将变得更少。再者,这类人群收入较低,可达到的节税额也很有限,千元左右的优惠额不足以引导这样一个群体的投资。而年薪百万的高收入群体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投资渠道,区区5 400 元的税收优惠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投资兴趣。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低收入阶层无用、中等收入群体嫌少而高收入人员无感,个人养老金制度很有可能成为“鸡肋”。如果个人养老金仍采用EET税制,而该税制设计本身就更适合高收入群体,随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应适时提高缴费上限,适当提高个人养老金的税前抵扣标准。
(二)个人养老金产品安全、收益稳定
根据《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人社部发〔2022〕70号)规定,个人将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前者是在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开立的账户,终身不变;后者是在商业银行开户,由商业银行托管账户资金,每人仅能关联一个账户,但开立后可以改变。这势必将发起银行间个人养老金开户的争夺战,比如在招行App,个人养老金在首页最显眼处,开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最高可抽288元红包,体验养老金再领10元。工行App也将个人养老金放在首页,开户有机会领50元微信立减金。然而,现实生活中资金投资渠道相当丰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需要推出更丰富的养老金融产品,并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养老金投资咨询,为其匹配差异化的养老金融产品,从而确保养老金产品安全,保值增值未来的养老资金。
来源| 摘自《冶金财会》2023年2月刊 原文编辑 李凌
编辑| 林娥
投稿邮箱| yjckbjb@126.com
—广告—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