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银行向离职行长“讨薪”71万,标准普尔宣布将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银行向离职行长“讨薪”71万的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将其大中华区信用评级体系长期评级从“cnA”下调至“cnA-”。一并下调评级的还有浦发银行。此外,穆迪也在近期下调平安银行评级。
在国际评级机构眼中,经济增长放缓、行业不良率上升的共性背景下,与其银行向离职行长“讨薪”71万他银行相比,民生银行等三家银行应对经济风险上升的资本水平较低、风险抵御能力较为薄弱,在同业中可能面临更大的资产质量风险。
回看这一年来围绕民生银行的新闻,个个夺人眼球,先是原董事长届满辞职、然后原行长被中纪委带走,再到大股东易位。
一系列重大人事变动后,从2015半年报来看,民生银行与其多年来的老对手、始终想超越的招商银行相比已是渐行渐远:民生上半年净利润267.78亿元,排在股份行首位的招行是329.76亿元,两者相差约62亿元;民生资产总额4.3万亿元,招行5.2万亿元,二者差距从去年年底的7000多亿元扩大到约9000亿元。
眼下,在安邦已相对控股、新任行长即将上任之后,处于战略调整期的民生银行未来会继续坚持过往的狼性文化激进向前,还是收敛锋芒放慢脚步,还需拭目以待。
小微隐痛
标普的靶子对准民生,如果单从半年报资产质量的数字来看,不无道理。民生上半年不良贷款率1.36%,较2014年上升0.19个百分点。平安证券估算其上半年核销了62亿元不良资产,在核销前,其二季度年化的不良生成率高达2.2%,环比一季度大幅上升1.1个百分点。
同时,上半年的大幅核销以及去年全年71亿元的核销使其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至162%。拨贷比自年初以来一直在2.2%水平,低于2.5%的监管标准。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民生的逾期贷款率较去年末增加了1.14%,高达3.88%。关注类贷款也从去年末的360亿元突增到667亿元,增幅达86%。考虑目前国内经济环境以及银行不良率仍处于上升期,民生未来面临的拨备压力只会更大。
资产质量的下滑与民生银行过去几年赖以扩张的小微业务息息相关,可谓成也小微、败也小微。
2009年,当中国银行业在“四万亿”***下,信贷大扩张,民生银行推出商贷通业务,主要满足融资需求在500 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这也是其打造零售银行的特色所在。
在2009-2013年期间,其小微业务发展迅猛,贷款利率也多在10%以上。银行同业人士也多有耳闻,指其小微贷审核宽松。过去几年这类高收益类贷款在经济上行期大幅扩张,如今却到了该为“激进”埋单的时候——当年做得越多,如今坏账风险暴露越多。
另一方面,小微金融投入巨大却难以产生相匹配的利润,当资产质量恶化时,民生自2013年四季度就开始收紧小微企业的经营性贷款。按照民生管理层自己的说法,终于意识到,“小微贷款收入结构过于单一,主要是贷款利息收入形成的派生存款到不了60%的水平。不仅没有其他业务收入,同时在结算上,2014年银行向离职行长“讨薪”71万我们垫了十几个亿的结算资产”。
改革再出发
不只是小微业务,过去几年让民生银行同样引以为傲的事业部业务坏账率也集中爆发。
2006年,民生启动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战略,所有的支行只做零售业务,公司业务一律集中到分行,由各分行根据当地行业特点成立不同的行业金融事业部。
2007年9月,民生对公司业务进行事业部制改革,成立贸易金融部、金融市场部、投资银行部、工商企业金融部四个事业部。2008年初,又成立地产金融事业部、能源金融事业部、交通金融事业部和冶金金融事业部四个行业金融事业部。
在民生今年的半年报中,逾期贷款率增至3.88%,很大部分由几大金融事业部的贷款欠息造成,其中能源事业部不良率2.27%,交通事业部不良率2.88%,冶金事业部不良率7%。
有媒体报道,民生银行近日启动了大事业部制改革,撤并整合之前的几个行业金融事业部,事业部划归分行,总行集中打造大事业部,集中营销大客户,计划到2016年1月实施全面切换。
民生银行高管在发布会上表示,这并非不搞事业部,而是“把事业部升级”。
听上去很美,但或许更通俗一点儿的解释就是,民生要重新把当年零售银行改革时上收的业务归还给各分行,只不过,其中的“大客户”业务还是要留出来由总行统一运作。
即未来业务分配上,大企业客户都由总行做、其他企业业务归分行、零售业务在支行。
今明两年或许是民生银行战略转型的关键年度,而半年报中的一个亮点是在中间业务方面。报表显示,上半年利息净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7.78%,增幅偏小,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38.92%。
另外,民生银行今年以来已经与数十家P2P网贷平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大力开发P2P托管市场。
中间业务、互联网金融未来会发挥多大作用,现在还未见一个清晰描述;大事业部改革具体如何推进、小微业务何去何从,或许这一切都要在新行长上任后揭晓。
然而,了解民生银行历史的人都知道,新行长还有新行长独有的挑战。
谁是定海神针?
说董文标是民生银行的精神领袖似不为过,但这位曾经的董事长离职创办中民投后,也带走了部分银行高管。再早前,前任副行长邵平转投平安银行时更是带走了近五十名中高层。如果说如此规模的中高管频繁变动对一家公司的经营发展没有影响,是不客观的。
前任行长毛晓峰被带走后,行长这一关键位置已经空窗大半年了,一直由董事长洪崎代理行长之职。
与业务的下滑相比,新的管理领军人物,可能更为民生所急需。其知名股东史玉柱曾在微博屡次吹风说,“不欢迎空降、应公开市场招聘”。
终于,民生银行在半年报发布会上表示新行长“正在走程序”。外界传言,新行长确系空降,极可能是工商银行副行长郑万春。
郑的履历极其丰富,出身工行,后又接连出任擅长不良资产处置的华融副总裁、长城总裁,最后又回归工行出任副行长,主管公司和投行等核心业务。
一位常年在央企体制内的人或将出任民生第七任行长,确实耐人寻味。
在民生过去19年里的6位行长中,3位内部擢升、3位空降。笔者曾采访过3位空降兵中的两位:第二任行长蔡鲁伦和第四任行长王浵世。
据蔡鲁伦讲,他和第一任行长童赠银均来自央行系统,这可能是背靠工商联成立起来的民生银行的一个自然选择,作为一家完全由民营企业组建起来的民营银行,早期需要来自央行系统的人士为其打造基础。
事实也如此,在一穷二白的初创期,靠着首任行长到处组织资源、拉存款放贷款打开市场。而第二任行长蔡鲁伦当年为民生打下的机制体系基础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民生所推行的以利润为中心的激励体系即是在那时形成。
但前两任空降行长在民生均工作短暂,未能免于“人事纠葛”,用他们的话说,“最主要的是没有能够把管理层给驾驭住”。
直到2000年5月,副行长董文标升任民生银行第三任行长,此后十数年,民生银行逐渐强化以行长(后来的董事长)为首的核心治理体系。
曾任汇丰银行中国区业务总裁的王浵世是在2006年董文标升任董事长时得到银监会的推荐出任民生行长。三年任期届满后,王与民生和平解约。民生给出的理由是王“到了退休年纪”,但王在2009年接受笔者采访时提到的是“与民生理念不合,但双方表面上还是和平分手”。
此后,董文标与同年出生、且已共事十余年的洪崎的搭档颇为得心应手,一直持续到他去年辞职之时。民生此前多年不变的分散的股权结构,也使得董事长和行长的话语权更加稳固。
然而现在,除了史玉柱,其他几位创业老股东已经接连减持,第一大股东安邦系持有民生银行拥有表决权的股份比例在今年上半年升至18.92%,显著区别于过去分散的股权体系。若传闻属实,作为空降兵的新行长将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和话语权,受体制内文化熏陶多年后又如何与常年在民企文化下打拼的董事长磨合搭档,这些都尚存变数。
董文标曾精辟地将民生归纳为“民有、国营、党管”。在此特色之下,民生银行一直在充当中国银行业改革试验田的角色,例如在其他银行都还按兵不动时,它大举收购外资银行;在其他银行同质化竞争激烈时,它挖掘到小微蓝海。似乎每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都是敢想敢干,既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也都浸透着血和泪。
未来,民生的特色是否还会存在,经营风格和战略风向又会发生怎样的转变,这些问题至关重要,也值得期待。